半月板病损的治疗目前还无有效的非手术疗法可以替代半月板切除手术。由于生物力学误导的研究结果明确了全切除手术是继发膝关节不稳或骨关节病的重要原因,因此有不少学者对某些破损类型改用半月板部分切除或缝合手术,如对纵裂、桶柄样裂的半月板只切除撕裂部分而保留其与关节囊相连的部分,横裂者也可作局部切除等等。这种保留部分半月板的手术方式虽然在理论上为半月板在机械力学上带来有利因素,但其裂隙边缘高低不平的机械性刺激仍会惹起滑膜的继发征象;在保留的部分半月板外缘与滑膜连接处不无炎症基础存在,也有机会后遗疼痛。笔者曾遇到外院施行半月板部分切除仍后遗疼痛2例病例,经切除其保留部分获得治愈。因此笔者对部分切除手术是有所顾虑的。少数学者对于前后角附着点完好而半月板边缘游离(不论是新鲜或陈旧)者或裂隙通至边缘者均考虑缝合,且有获得愈合的报道。但有无上述相同的后遗痛和功能影响,令人怀疑。为此,笔者仍主张采用半月板全切除手术这一传统方法,主要是它可以达到既消除膝关节内的机械性障碍,又可消除半月板边缘与滑膜连接处的无菌性炎症病变基础这两个治疗目的。至于半月板全切除手术会后遗膝关节不稳和骨关节病的问题,需重新探讨。笔者认为,本书病例的临床实践证明,两者的发生与其合并的髌下脂肪垫损害有密切关系。因为膝关节不稳本身就是髌下脂肪垫损害的临床表现之一,如今全切除手术解除了病损半月板机械性障碍所引起的膝关节不稳以后,这种后遗症不该再归咎于全切除手术。髌尖粗面髌下脂肪垫附着处的疼痛会引起股四头肌功能不全,导致髌股关节软骨面产生非生理性摩擦以及疼痛还会影响膝关节的血循环,两者均会惹起或加重膝关节骨关节病或退行性变化。所以在半月板全切除时,对髌尖粗面脂肪垫附着处压痛点高度敏感或中度敏感者加行髌下脂肪垫松解手术,就可非常显著地降低这种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尽管半月板全切除手术从生物力学研究的误导论证会给膝关节带来不利因素,但考虑到机体有自行修复、调节、补偿的能力,当疼痛消除后恢复了膝部的正常血循环以及恢复了股四头肌的正常功能,解除髌股关节软骨面的非生理性摩擦,上述的不利因素是有可能避免的。第2组病例中90.91%的治愈显效组的远期疗效就是有力的例证。所以临床验证,这种机械力对膝关节的影响并不明显。不可否认的是生物力学研究对人体活动与运动系统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但必须对研究对象树立整体概念的认识。以膝关节而论,除认识骨骼、韧带、滑膜、关节囊、肌肉等病损外,还需对髌下脂肪垫和同侧髋或踝两个关节周围软组织损害的认识。如果对客观事物没有全面了解、单凭机械力学对半月板病损进行孤立的研究,其结果常会无疑地背离客观实际。鉴于生物力学是一门处于萌芽状态的新学科,亟须要大家对它作进一步研究,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纠正其错误部分,使之更好地发育成长。笔者建议,把生物力学与祖国医学整体概念和软组织外科学新学说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会给生物力学研究工作本身带来迅速发展和提高。这个研究方向应该引起有关同道的重视。基于上述认识,笔者对半月板病损提出如下的三点治疗原理:①对单纯半月板病损而无髌下脂肪垫损害者,采用半月板全切除手术;②对合并髌下脂肪垫损害者,采用髌下脂肪垫—半月板联合手术;③对上述手术后仍残留膝部征象者,以往笔者一律按术前计划根据髋、踝关节周围软组织损害性压痛点分布区域进行有效的治疗,现在笔者习惯于先用“以针代刀”的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针刺疗法,无效时改用髋、踝部软组织松解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