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70后的艺术家而言,对任何既有规则轻蔑的思想根源是普遍的怀疑精神,其背景即是社会的剧变所带来的沮丧感和挫折感。在李继开早期的作品中,学院式绘画的固有法则被丢在一旁,刻意突显的是自己的存在。这是一个围绕着"我"的封闭世界,一个孤零零的"我"和彼此无关的物什所凭凑出来的叙事,李继开甚至以一种有关"小男孩"的连续性的话本虚拟来强化这样的叙事系列。
稍后的李继开开始虚构一个个更宏大的场景,现实世界的秩序和绘画的秩序同时被解构,正如梦境中的一切都是针对现实生活的反秩序。肆意的涂抹,凌乱的线条,流淌的痕迹,在"梦境"的包裹之下都变得看似顺理成章了。李继开不仅要突出"我"的存在,而且要拓展为"我的世界"的存在。李继开作品中的"碎片",是对画面整体性原则的反秩序,更可以对应于画家的情绪、观赏者的观看,形成暧昧而纠结的情愫,形成了巨大的"和声"关系,从而构成了"李继开式"的画面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