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很多人普遍存在缺乏活力这个问题。所以有人说,人生的意义就是,要么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要么来一次奋不顾身的爱情。又有人说,当你挂着QQ,的繁體中文翻譯

现代很多人普遍存在缺乏活力这个问题。所以有人说,人生的意义就是,要么来

现代很多人普遍存在缺乏活力这个问题。所以有人说,人生的意义就是,要么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要么来一次奋不顾身的爱情。又有人说,当你挂着QQ,逛着淘宝,干着七八十岁老人都能干的事,你人生还有什么意义?…………诸如此类说法,其实深层次的,反应的是现代很多人缺乏活力的一种状态,所以渴望从干其他的事中获得活力和愉悦感。比如旅行、阅读、爱情之类的。可能很多人觉得自己无论干些什么,都无法摆脱这种没有活力、失去兴趣,像老年人一样懒散、消极的状态,感觉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是原地打转,陷在一个怪圈、死循环当中不能自拔。想要锻炼,想着练出一身腱子肉,身体好了,然后自己就能愉悦起来,就能充满活力,但坚持锻炼了两天,就坚持不下去,因此指责自己没有毅力,三分钟热度。想要学习英语,想着精通一门外语,无论去和老外交流,还是求职,都能有莫大的帮助,然后学成之后,自己能充满成就感,自己去做,然后坚持了几天又放弃,又指责自己没有毅力,三分钟热度。想要练字,想着练一手好字,然后朋友、亲人惊羡,自己也满满自得,可是自己好像也坚持不下来,因此总是懊恼。想要努力阅读,做一个充满知识的智者,头脑充实了,然后自己就不会没活力了,可是要么浮躁地看不进书,要么看了一大堆书,感觉自己还是老样子。想要追求爱情,可是自卑自怜,感觉别人看不上自己,或者自己追不到。想要融入人群,和别人交流,想着只要慢慢变得外向开朗,然后自己就能开心了、充满活力。…………可是无论怎样做,似乎都不能有个圆满的结果,没办法摆脱不了这种状态,反而充满挫败感,感觉绝望无力,顺带着指责自己,没有毅力、懒散,拖延,消极,像老年人一样。然后想向他人求助,比如上知乎提问,因为自己无论怎么做也做不到,希望他人能作为自己人生导师,指点迷津。这种心态,并不是个别人有,而是很大一部分人都有这种没有活力、懒散、缺乏兴趣、拖延、消极,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而很多人认为要摆脱这种状态的关键是,坚持做某件事,比如去旅行、阅读、练字、锻炼、学习、交流等等,并且一定要坚持下去,不能放弃,一旦放弃,自己就是没用的废人,但往往自己坚持不了,做不到,又或者坚持了很久,仍然感觉自己没有丝毫进步,反而让自己充满挫败感,感觉自己没用,没有毅力。问题的关键在哪?关键在于自己没用,没有毅力,懒散,消极?不是。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没法从自己所做的每件事当中,获得足够的愉悦、活力、和成就感。因此无论你做什么事,你最终,都会觉得乏味、无趣。都会觉得自己失败了,然后强烈的挫败感。所以解决方法不是去做成某件事,因为无论你做什么事,你都无法从中获得足够的乐趣,反而最终会因为坚持不下去,或者做了很久仍然没有活力,充满挫败感。而这种挫败、无力,会让你自身感觉更糟糕。在泥沼中越陷越深。很多人说,解决方法是要坚持锻炼、学习、交流、阅读等等,那做不到或者坚持不下去怎么办呢?想想父母、想想亲人,想想他们关切的眼神,你还忍心堕落吗?但事实上,这种说法无疑是隔靴搔痒,因为很多人未尝没有去尝试学习、交流、阅读、锻炼,但最后都坚持不下来,或者做了很久,感觉无聊,反而质疑坚持的意义在哪?充满挫败感和无力感,然后父母和亲人的期望并没有让他们奋发向上,反而让他们更加焦虑痛苦,感觉辜负了他们,于是更加消极,陷入了一个死循环当中。真正的解决方法不是去坚持做某件事,并且还一定要做成,一定要有个满意的结果,认为做成了自己就能摆脱这种状态。不是这样的,这种心态其实是错误的,这样其实是把问题推到未来,认为要有一个好的结果,自己才能走出去,而如果结果不好,意味着自己失败了,意味着自己没用,废物。这种心态只会让你觉得自己原地踏步,在一个怪圈中越陷越深。真正的解决方法是,学会如何享受自己做每件事的过程,学会发掘自己每一次进步,每一次成就,学会从自己所做的每件事当中,去获得成就感、愉悦感、和活力。重视做每件事的过程,而不是结果。两种思维模式区别在哪呢?错误的思维模式认为,自己一定要做成某件事,自己才能有活力、成就感、愉悦感,重视的是事情的结果。正确的思维模式认为,无论自己做什么事,学会享受其中的过程,发掘自己的成就感、活力、愉悦感,而至于怎样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视的是事情的过程。每一次微小的成就都值得肯定。学习,就静静地品味知识,至于学到多少,不必在意;锻炼就享受跑步时的畅快,至于有没有腱子肉,坚持了几天,也不必在意。旅行就好好欣赏风景,不必忧虑前路如何;当你能重视过程,享受过程,不那么重视结果,那么自然而然就能摆脱这种状态了。我们太多人太重视结果如何,跑步一定要有肌肉,读书一定要学富五车,学习外语一定要彻底掌握,旅行一定要行走千里,你眼中只有一个确定结果,如果没做到就焦虑痛苦,自己就是没毅力,三分钟热度,就是废物。而不能对自己当下过程中每一次细小的进步、前行而由衷的高兴。如果一个小孩一直想着自己什么时候能够长大,那么他会为遥不可及的那一天而焦虑压抑;但如果他着眼于自己每一次细微的进步时,这时,成长才会变成一件开心的事。我们的潜意识中,自己永远是未完成的半成品,距离完美永远都差一点,唯结果论,简单粗暴地划分自己是否成功。只有成品值得肯定,哪怕半成品花费了多少心血,倾注了多少努力,都是没用的废物。而不能把自己当做一个虽有很多缺点,但却在不断完善的有各种闪光点的艺术品。不能由衷地喜欢自己。由衷地赞叹自己每一次进步。那么失去兴趣,没有活力,怎么摆脱这种状态呢?当你心里想着如何摆脱这种状态,你其实是在重视一个确定的结果,要么摆脱了,要么没摆脱,二元论。而对自己的每一次为之努力的进步,每一次前进都忽视,因此你总会觉得自己一直原地打转,一直在泥沼挣扎,一直没办法摆脱。你去尝试学习,无论你学到了多少,你毕竟在收获知识,无论结果如何,这个过程本身就值得肯定。而你却想,唉,只看了一页的书,自己真没用。你去跑步锻炼,无论你跑了多久,坚持了多少天,你毕竟是在锻炼,而这个行为是积极的,值得肯定的,至于收没收获一身肌肉,强壮体魄与否,那不是你现在所需要考虑的。而你跑了几天坚持不下去,你却又拼命指责自己没毅力。可是无论你坚持下去与否,你毕竟去尝试跑了步,这不是很棒的尝试吗?你在背英语,无论学了多少,无论学了之后有没有用,你毕竟是在积极地学习,而这个过程就值得肯定,至于学习的结果如何,重要吗?可你总想着,唉,自己只学了十几天,没有坚持下去,真没用。可是那十几天的努力呢?就被你忽视掉了,因此你又去指责自己没毅力。…………当你在干一系列积极的行为,比如读书、学外语,锻炼,无论结果如何,这个过程本身就是积极的,充满活力的,昂扬向上的,而却被你忽视,你一直着眼于未来的结果,而忽视了你当下的奋发向上。你在努力,你在前进中,这过程就是你最大的成就,结果怎样,到没到达终点,不必在意。倘若跑马拉松只有终点是最重要的,那我中间跑了那么久是不是就白费了?如果你吃第十个馒头饱了,那么前面九个馒头是不是白吃了?当你学会重视过程,而不是结果时,你自然不会为之苦恼了。想去追女生就去追,自己不高不富又不帅,那又怎样,至少你在尝试,你比很多同样的宅男优秀得多,至少你迈出了第一步,追没追到,不重要,倘若一定要等到自己又高又富又帅才有信心去做,那么如果你永远不高不富又不帅呢?是不是就一直宅在家里顾影自怜呢?重视过程,而不是结果。享受过程,尝试忽视结果。发掘成就感,消除挫败感。当然,这种技能需要锻炼。之所以难以走出这种没有活力的状态,因为你的思维是结果论,认为要做成某件事之后,自己才能走出去。而问题的根结并不在这,问题的根结在于,你没办法沉下心享受所做的每件事的过程,因此无论你做什么,你都会感觉没有兴趣、活力,没有乐趣,最终你会呈现出懒散、三分钟热度、没有毅力的状态,被这种状态打败,放弃坚持,只看重一个结果,重新陷入死循环。这两者,以结果为导向,是固定型的思维,以过程为导向,是成长型的思维。那么你真正要做的是如何从自己当下所做的每件事当中获得成就感和愉悦,这才是你值得学习的技能。当你做任何事,只重视一个确定的结果,而忽视自己努力的过程,那么做的再好你也没办法得到足够的乐趣的。活得再好再精彩有什么用?最终不都是要死?为什么要追求爱情?最终不都得平平淡淡,柴米油盐。学英语学的再好有什么用?工作又用不到。…………如果你一直陷入唯结果论的思维当中时,那么所有的事都会变成虚无没意义。不要浮躁急切,快节奏的生活让每个人做事都急匆匆地想要求得一个好结果,所以过程如何,往往都忽视了。所以,归根结底,是要从改变自己思维的认知模式入手,而不是其他。比如我们夸一个人这次考试考满分,这其实是夸奖他的结果。那么下一次他考不到满分的时候,他就会诚惶诚恐。因为你是在培养他的固定型的思维,只有达到了这个结果,才值得夸奖。没达到这个结果,意味着他不值得夸奖。而我们应该夸奖他这次考试很努力。你夸奖他很努力,这是夸奖他这次考试的过程。而这是他可以选择的。他过程可以选择努力,可以选择不努力。这两种过程中的选择一个积极,一个消极。而结果往往是很难操控的,不是选择有用的。因此,你夸奖一个人努力,意味着他只要努力,就能得到外界的夸奖。那么他就会选择积极地生活,积极地去解决问题。而如果你夸奖侧重点,比如考了满分这个结果,那么他没考到满分就会深深的挫败感。挫败感积攒到了一定的程度时,只会让人深深地习得性无助,乃至放弃努力。人是在成就感中得以前进的,而不是在挫败感中得以前进的。导致结果的因素有非常非常多,有来自自我的,也有来自外界的。所以结果是很难完全掌控的。而过程中的态度,这却完全取决于你,过程中态度的积极,还是消极,努力,还是怠惰,乐观地看待,还是悲观地对待。这都是完全取决于你自己。所以以结果为导向,得到的很有可能是幻灭。因为外界异己力量的强大,所以自己的力量未必足以操控结果。而以过程为导向,结果则是你完全可以把握在手中的。正如死亡,这是外界最为强大的异己力量,没有人可以凭借自我的力量逃脱这个结果。但是生活,这个过程,你可以凭借你自我的力量,选择这个过程怎样。死亡再怎么强大,也剥夺不了人生这个过程中你的自我选择权。
0/5000
原始語言: -
目標語言: -
結果 (繁體中文) 1: [復制]
復制成功!
現代很多人普遍存在缺乏活力這個問題。<br>所以有人說,人生的意義就是,要么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要么來一次奮不顧身的愛情。<br>又有人說,當你掛著QQ,逛著淘寶,乾著七八十歲老人都能幹的事,你人生還有什麼意義?<br>………… <br>諸如此類說法,其實深層次的,反應的是現代很多人缺乏活力的一種狀態,所以渴望從乾其他的事中獲得活力和愉悅感。比如旅行、閱讀、愛情之類的。<br>可能很多人覺得自己無論幹些什麼,都無法擺脫這種沒有活力、失去興趣,像老年人一樣懶散、消極的狀態,感覺自己無論做什麼,都是原地打轉,陷在一個怪圈、死循環當中不能自拔。<br>想要鍛煉,想著練出一身腱子肉,身體好了,然後自己就能愉悅起來,就能充滿活力,但堅持鍛煉了兩天,就堅持不下去,因此指責自己沒有毅力,三分鐘熱度。<br>想要學習英語,想著精通一門外語,無論去和老外交流,還是求職,都能有莫大的幫助,然後學成之後,自己能充滿成就感,自己去做,然後堅持了幾天又放棄,又指責自己沒有毅力,三分鐘熱度。<br>想要練字,想著練一手好字,然後朋友、親人驚羨,自己也滿滿自得,可是自己好像也堅持不下來,因此總是懊惱。<br>想要努力閱讀,做一個充滿知識的智者,頭腦充實了,然後自己就不會沒活力了,可是要么浮躁地看不進書,要么看了一大堆書,感覺自己還是老樣子。<br>想要追求愛情,可是自卑自憐,感覺別人看不上自己,或者自己追不到。<br>想要融入人群,和別人交流,想著只要慢慢變得外向開朗,然後自己就能開心了、充滿活力。<br>…………<br>可是無論怎樣做,似乎都不能有個圓滿的結果,沒辦法擺脫不了這種狀態,反而充滿挫敗感,感覺絕望無力,順帶著指責自己,沒有毅力、懶散,拖延,消極,像老年人一樣。<br>然後想向他人求助,比如上知乎提問,因為自己無論怎麼做也做不到,希望他人能作為自己人生導師,指點迷津。<br>這種心態,並不是個別人有,而是很大一部分人都有這種沒有活力、懶散、缺乏興趣、拖延、消極,只是程度不同而已。<br>而很多人認為要擺脫這種狀態的關鍵是,堅持做某件事,比如去旅行、閱讀、練字、鍛煉、學習、交流等等,並且一定要堅持下去,不能放棄,一旦放棄,自己就是沒用的廢人,但往往自己堅持不了,做不到,又或者堅持了很久,仍然感覺自己沒有絲毫進步,反而讓自己充滿挫敗感,感覺自己沒用,沒有毅力。<br><br>問題的關鍵在哪?關鍵在於自己沒用,沒有毅力,懶散,消極?<br>不是。<br>問題的關鍵在於,你沒法從自己所做的每件事當中,獲得足夠的愉悅、活力、和成就感。因此無論你做什麼事,你最終,都會覺得乏味、無趣。都會覺得自己失敗了,然後強烈的挫敗感。<br>所以解決方法不是去做成某件事,因為無論你做什麼事,你都無法從中獲得足夠的樂趣,反而最終會因為堅持不下去,或者做了很久仍然沒有活力,充滿挫敗感。而這種挫敗、無力,會讓你自身感覺更糟糕。在泥沼中越陷越深。<br><br>很多人說,解決方法是要堅持鍛煉、學習、交流、閱讀等等,那做不到或者堅持不下去怎麼辦呢?想想父母、想想親人,想想他們關切的眼神,你還忍心墮落嗎?<br><br>但事實上,這種說法無疑是隔靴搔癢,因為很多人未嘗沒有去嘗試學習、交流、閱讀、鍛煉,但最後都堅持不下來,或者做了很久,感覺無聊,反而質疑堅持的意義在哪?充滿挫敗感和無力感,然後父母和親人的期望並沒有讓他們奮發向上,反而讓他們更加焦慮痛苦,感覺辜負了他們,於是更加消極,陷入了一個死循環當中。<br><br>真正的解決方法不是去堅持做某件事,並且還一定要做成,一定要有個滿意的結果,認為做成了自己就能擺脫這種狀態。不是這樣的,這種心態其實是錯誤的,這樣其實是把問題推到未來,認為要有一個好的結果,自己才能走出去,而如果結果不好,意味著自己失敗了,意味著自己沒用,廢物。這種心態只會讓你覺得自己原地踏步,在一個怪圈中越陷越深。<br><br>真正的解決方法是,學會如何享受自己做每件事的過程,學會發掘自己每一次進步,每一次成就,學會從自己所做的每件事當中,去獲得成就感、愉悅感、和活力。重視做每件事的過程,而不是結果。<br><br>兩種思維模式區別在哪呢?<br>錯誤的思維模式認為,自己一定要做成某件事,自己才能有活力、成就感、愉悅感,重視的是事情的結果。<br><br>正確的思維模式認為,無論自己做什麼事,學會享受其中的過程,發掘自己的成就感、活力、愉悅感,而至於怎樣的結果,並不重要。重視的是事情的過程。每一次微小的成就都值得肯定。<br><br>學習,就靜靜地品味知識,至於學到多少,不必在意;鍛煉就享受跑步時的暢快,至於有沒有腱子肉,堅持了幾天,也不必在意。旅行就好好欣賞風景,不必憂慮前路如何;當你能重視過程,享受過程,不那麼重視結果,那麼自然而然就能擺脫這種狀態了。<br><br>我們太多人太重視結果如何,跑步一定要有肌肉,讀書一定要學富五車,學習外語一定要徹底掌握,旅行一定要行走千里,你眼中只有一個確定結果,如果沒做到就焦慮痛苦,自己就是沒毅力,三分鐘熱度,就是廢物。而不能對自己當下過程中每一次細小的進步、前行而由衷的高興。<br><br>如果一個小孩一直想著自己什麼時候能夠長大,那麼他會為遙不可及的那一天而焦慮壓抑;但如果他著眼於自己每一次細微的進步時,這時,成長才會變成一件開心的事。<br><br>我們的潛意識中,自己永遠是未完成的半成品,距離完美永遠都差一點,唯結果論,簡單粗暴地劃分自己是否成功。只有成品值得肯定,哪怕半成品花費了多少心血,傾注了多少努力,都是沒用的廢物。而不能把自己當做一個雖有很多缺點,但卻在不斷完善的有各種閃光點的藝術品。不能由衷地喜歡自己。由衷地讚歎自己每一次進步。<br><br>那麼失去興趣,沒有活力,怎麼擺脫這種狀態呢?當你心裡想著如何擺脫這種狀態,你其實是在重視一個確定的結果,要么擺脫了,要么沒擺脫,二元論。而對自己的每一次為之努力的進步,每一次前進都忽視,因此你總會覺得自己一直原地打轉,一直在泥沼掙扎,一直沒辦法擺脫。<br><br>你去嘗試學習,無論你學到了多少,你畢竟在收穫知識,無論結果如何,這個過程本身就值得肯定。而你卻想,唉,只看了一頁的書,自己真沒用。<br><br>你去跑步鍛煉,無論你跑了多久,堅持了多少天,你畢竟是在鍛煉,而這個行為是積極的,值得肯定的,至於收沒收穫一身肌肉,強壯體魄與否,那不是你現在所需要考慮的。而你跑了幾天堅持不下去,你卻又拼命指責自己沒毅力。可是無論你堅持下去與否,你畢竟去嘗試跑了步,這不是很棒的嘗試嗎?<br><br>你在背英語,無論學了多少,無論學了之後有沒有用,你畢竟是在積極地學習,而這個過程就值得肯定,至於學習的結果如何,重要嗎?可你總想著,唉,自己只學了十幾天,沒有堅持下去,真沒用。可是那十幾天的努力呢?就被你忽視掉了,因此你又去指責自己沒毅力。<br>………… <br>當你在乾一系列積極的行為,比如讀書、學外語,鍛煉,無論結果如何,這個過程本身就是積極的,充滿活力的,昂揚向上的,而卻被你忽視,你一直著眼於未來的結果,而忽視了你當下的奮發向上。<br><br>你在努力,你在前進中,這過程就是你最大的成就,結果怎樣,到沒到達終點,不必在意。<br><br>倘若跑馬拉松只有終點是最重要的,那我中間跑了那麼久是不是就白費了?如果你吃第十個饅頭飽了,那麼前面九個饅頭是不是白吃了?<br><br>當你學會重視過程,而不是結果時,你自然不會為之苦惱了。<br><br>想去追女生就去追,自己不高不富又不帥,那又怎樣,至少你在嘗試,你比很多同樣的宅男優秀得多,至少你邁出了第一步,追沒追到,不重要,倘若一定要等到自己又高又富又帥才有信心去做,那麼如果你永遠不高不富又不帥呢?是不是就一直宅在家裡顧影自憐呢?<br><br>重視過程,而不是結果。享受過程,嘗試忽視結果。發掘成就感,消除挫敗感。<br>當然,這種技能需要鍛煉。<br><br>之所以難以走出這種沒有活力的狀態,因為你的思維是結果論,認為要做成某件事之後,自己才能走出去。而問題的根結並不在這,問題的根結在於,你沒辦法沉下心享受所做的每件事的過程,因此無論你做什麼,你都會感覺沒有興趣、活力,沒有樂趣,最終你會呈現出懶散、三分鐘熱度、沒有毅力的狀態,被這種狀態打敗,放棄堅持,只看重一個結果,重新陷入死循環。<br>這兩者,以結果為導向,是固定型的思維,以過程為導向,是成長型的思維。<br>那麼你真正要做的是如何從自己當下所做的每件事當中獲得成就感和愉悅,這才是你值得學習的技能。<br><br>當你做任何事,只重視一個確定的結果,而忽視自己努力的過程,那麼做的再好你也沒辦法得到足夠的樂趣的。<br><br>活得再好再精彩有什麼用?最終不都是要死?<br>為什麼要追求愛情?最終不都得平平淡淡,柴米油鹽。<br>學英語學的再好有什麼用?工作又用不到。<br>………… <br>如果你一直陷入唯結果論的思維當中時,那麼所有的事都會變成虛無沒意義。<br><br>不要浮躁急切,快節奏的生活讓每個人做事都急匆匆地想要求得一個好結果,所以過程如何,往往都忽視了。<br><br>所以,歸根結底,是要從改變自己思維的認知模式入手,而不是其他。<br><br>比如我們誇一個人這次考試考滿分,這其實是誇獎他的結果。<br>那麼下一次他考不到滿分的時候,他就會誠惶誠恐。因為你是在培養他的固定型的思維,只有達到了這個結果,才值得誇獎。沒達到這個結果,意味著他不值得誇獎。<br>而我們應該誇獎他這次考試很努力。你誇獎他很努力,這是誇獎他這次考試的過程。而這是他可以選擇的。<br>他過程可以選擇努力,可以選擇不努力。這兩種過程中的選擇一個積極,一個消極。<br><br>而結果往往是很難操控的,不是選擇有用的。<br><br>因此,你誇獎一個人努力,意味著他只要努力,就能得到外界的誇獎。那麼他就會選擇積極地生活,積極地去解決問題。<br><br>而如果你誇獎側重點,比如考了滿分這個結果,那麼他沒考到滿分就會深深的挫敗感。<br><br>挫敗感積攢到了一定的程度時,只會讓人深深地習得性無助,乃至放棄努力。<br><br>人是在成就感中得以前進的,而不是在挫敗感中得以前進的。<br>導致結果的因素有非常非常多,有來自自我的,也有來自外界的。所以結果是很難完全掌控的。<br><br>而過程中的態度,這卻完全取決於你,過程中態度的積極,還是消極,努力,還是怠惰,樂觀地看待,還是悲觀地對待。這都是完全取決於你自己。<br><br>所以以結果為導向,得到的很有可能是幻滅。因為外界異己力量的強大,所以自己的力量未必足以操控結果。<br><br>而以過程為導向,結果則是你完全可以把握在手中的。<br><br>正如死亡,這是外界最為強大的異己力量,沒有人可以憑藉自我的力量逃脫這個結果。<br>但是生活,這個過程,你可以憑藉你自我的力量,選擇這個過程怎樣。死亡再怎麼強大,也剝奪不了人生這個過程中你的自我選擇權。
正在翻譯中..
結果 (繁體中文) 2:[復制]
復制成功!
現代很多人普遍存在缺乏活力這個問題。<br>所以有人說,人生的意義就是,要麼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要麼來一次奮不顧身的愛情。<br>又有人說,當你掛著QQ,逛著淘寶,幹著七八十歲老人都能幹的事,你人生還有什麼意義?<br>............<br>諸如此類說法,其實深層次的,反應的是現代很多人缺乏活力的一種狀態,所以渴望從幹其他的事中獲得活力和愉悅感。 比如旅行、閱讀、愛情之類的。<br>可能很多人覺得自己無論幹些什麼,都無法擺脫這種沒有活力、失去興趣,像老年人一樣懶散、消極的狀態,感覺自己無論做什麼,都是原地打轉,陷在一個怪圈、閉環當中不能自拔。<br>想要鍛煉,想著練出一身腱子肉,身體好了,然後自己就能愉悅起來,就能充滿活力,但堅持鍛煉了兩天,就堅持不下去,因此指責自己沒有毅力,三分鐘熱度。<br>想要學習英語,想著精通一門外語,無論去和老外交流,還是求職,都能有莫大的説明,然後學成之後,自己能充滿成就感,自己去做,然後堅持了幾天又放棄,又指責自己沒有毅力,三分鐘熱度。<br>想要練字,想著練一手好字,然後朋友、親人驚羨,自己也滿滿自得,可是自己好像也堅持不下來,因此總是懊惱。<br>想要努力閱讀,做一個充滿知識的智者,頭腦充實了,然後自己就不會沒活力了,可是要麼浮躁地看不進書,要麼看了一大堆書,感覺自己還是老樣子。<br>想要追求愛情,可是自卑自憐,感覺別人看不上自己,或者自己追不到。<br>想要融入人群,和別人交流,想著只要慢慢變得外向開朗,然後自己就能開心了、充滿活力。<br>............<br>可是無論怎樣做,似乎都不能有個圓滿的結果,沒辦法擺脫不了這種狀態,反而充滿挫敗感,感覺絕望無力,順帶著指責自己,沒有毅力、懶散,拖延,消極,像老年人一樣。<br>然後想向他人求助,比如上知乎提問,因為自己無論怎麼做也做不到,希望他人能作為自己人生導師,指點迷津。<br>這種心態,並不是個別人有,而是很大一部分人都有這種沒有活力、懶散、缺乏興趣、拖延、消極,只是程度不同而已。<br>而很多人認為要擺脫這種狀態的關鍵是,堅持做某件事,比如去旅行、閱讀、練字、鍛煉、學習、交流等等,並且一定要堅持下去,不能放棄,一旦放棄,自己就是沒用的廢人,但往往自己堅持不了,做不到,又或者堅持了很久, 仍然感覺自己沒有絲毫進步,反而讓自己充滿挫敗感,感覺自己沒用,沒有毅力。<br><br>問題的關鍵在哪? 關鍵在於自己沒用,沒有毅力,懶散,消極?<br>不是。<br>問題的關鍵在於,你沒法從自己所做的每件事當中,獲得足夠的愉悅、活力、和成就感。 因此無論你做什麼事,你最終,都會覺得乏味、無趣。 都會覺得自己失敗了,然後強烈的挫敗感。<br>所以解決方法不是去做成某件事,因為無論你做什麼事,你都無法從中獲得足夠的樂趣,反而最終會因為堅持不下去,或者做了很久仍然沒有活力,充滿挫敗感。 而這種挫敗、無力,會讓你自身感覺更糟糕。 在泥沼中越陷越深。<br><br>很多人說,解決方法是要堅持鍛煉、學習、交流、閱讀等等,那做不到或者堅持不下去怎麼辦呢? 想想父母、想想親人,想想他們關切的眼神,你還忍心墮落嗎?<br><br>但事實上,這種說法無疑是隔靴搔癢,因為很多人未嘗沒有去嘗試學習、交流、閱讀、鍛煉,但最後都堅持不下來,或者做了很久,感覺無聊,反而質疑堅持的意義在哪? 充滿挫敗感和無力感,然後父母和親人的期望並沒有讓他們奮發向上,反而讓他們更加焦慮痛苦,感覺辜負了他們,於是更加消極,陷入了一個閉環當中。<br><br>真正的解決方法不是去堅持做某件事,並且還一定要做成,一定要有個滿意的結果,認為做成了自己就能擺脫這種狀態。 不是這樣的,這種心態其實是錯誤的,這樣其實是把問題推到未來,認為要有一個好的結果,自己才能走出去,而如果結果不好,意味著自己失敗了,意味著自己沒用,廢物。 這種心態只會讓你覺得自己原地踏步,在一個怪圈中越陷越深。<br><br>真正的解決方法是,學會如何享受自己做每件事的過程,學會發掘自己每一次進步,每一次成就,學會從自己所做的每件事當中,去獲得成就感、愉悅感、和活力。 重視做每件事的過程,而不是結果。<br><br>兩種思維模式區別在哪呢?<br>錯誤的思維模式認為,自己一定要做成某件事,自己才能有活力、成就感、愉悅感,重視的是事情的結果。<br><br>正確的思維模式認為,無論自己做什麼事,學會享受其中的過程,發掘自己的成就感、活力、愉悅感,而至於怎樣的結果,並不重要。 重視的是事情的過程。 每一次微小的成就都值得肯定。<br><br>學習,就靜靜地品味知識,至於學到多少,不必在意;鍛煉就享受跑步時的暢快,至於有沒有腱子肉,堅持了幾天,也不必在意。 旅行就好好欣賞風景,不必憂慮前路如何;當你能重視過程,享受過程,不那麼重視結果,那麼自然而然就能擺脫這種狀態了。<br><br>我們太多人太重視結果如何,跑步一定要有肌肉,讀書一定要學富五車,學習外語一定要徹底掌握,旅行一定要行走千里,你眼中只有一個確定結果,如果沒做到就焦慮痛苦,自己就是沒毅力,三分鐘熱度,就是廢物。 而不能對自己當下過程中每一次細小的進步、前行而由衷的高興。<br><br>如果一個小孩一直想著自己什麼時候能夠長大,那麼他會為遙不可及的那一天而焦慮壓抑;但如果他著眼于自己每一次細微的進步時,這時,成長才會變成一件開心的事。<br><br>我們的潛意識中,自己永遠是未完成的半成品,距離完美永遠都差一點,唯結果論,簡單粗暴地劃分自己是否成功。 只有成品值得肯定,哪怕半成品花費了多少心血,傾注了多少努力,都是沒用的廢物。 而不能把自己當做一個雖有很多缺點,但卻在不斷完善的有各種閃光點的藝術品。 不能由衷地喜歡自己。 由衷地讚歎自己每一次進步。<br><br>那麼失去興趣,沒有活力,怎麼擺脫這種狀態呢? 當你心裡想著如何擺脫這種狀態,你其實是在重視一個確定的結果,要麼擺脫了,要麼沒擺脫,二元論。 而對自己的每一次為之努力的進步,每一次前進都忽視,因此你總會覺得自己一直原地打轉,一直在泥沼掙扎,一直沒辦法擺脫。<br><br>你去嘗試學習,無論你學到了多少,你畢竟在收穫知識,無論結果如何,這個過程本身就值得肯定。 而你卻想,唉,只看了一頁的書,自己真沒用。<br><br>你去跑步鍛煉,無論你跑了多久,堅持了多少天,你畢竟是在鍛煉,而這個行為是積極的,值得肯定的,至於收沒收穫一身肌肉,強壯體魄與否,那不是你現在所需要考慮的。 而你跑了幾天堅持不下去,你卻又拼命指責自己沒毅力。 可是無論你堅持下去與否,你畢竟去嘗試跑了步,這不是很棒的嘗試嗎?<br><br>你在背英語,無論學了多少,無論學了之後有沒有用,你畢竟是在積極地學習,而這個過程就值得肯定,至於學習的結果如何,重要嗎? 可你總想著,唉,自己只學了十幾天,沒有堅持下去,真沒用。 可是那十幾天的努力呢? 就被你忽視掉了,因此你又去指責自己沒毅力。<br>............<br>當你在幹一系列積極的行為,比如讀書、學外語,鍛煉,無論結果如何,這個過程本身就是積極的,充滿活力的,昂揚向上的,而卻被你忽視,你一直著眼于未來的結果,而忽視了你當下的奮發向上。<br><br>你在努力,你在前進中,這過程就是你最大的成就,結果怎樣,到沒到達終點,不必在意。<br><br>倘若跑馬拉松只有終點是最重要的,那我中間跑了那麼久是不是就白費了? 如果你吃第十個饅頭飽了,那麼前面九個饅頭是不是白吃了?<br><br>當你學會重視過程,而不是結果時,你自然不會為之苦惱了。<br><br>想去追女生就去追,自己不高不富又不帥,那又怎樣,至少你在嘗試,你比很多同樣的宅男優秀得多,至少你邁出了第一步,追沒追到,不重要,倘若一定要等到自己又高又富又帥才有信心去做,那麼如果你永遠不高不富又不帥呢? 是不是就一直宅在家裡顧影自憐呢?<br><br>重視過程,而不是結果。 享受過程,嘗試忽視結果。 發掘成就感,消除挫敗感。<br>當然,這種技能需要鍛煉。<br><br>之所以難以走出這種沒有活力的狀態,因為你的思維是結果論,認為要做成某件事之後,自己才能走出去。 而問題的根結並不在這,問題的根結在於,你沒辦法沉下心享受所做的每件事的過程,因此無論你做什麼,你都會感覺沒有興趣、活力,沒有樂趣,最終你會呈現出懶散、三分鐘熱度、沒有毅力的狀態,被這種狀態打敗,放棄堅持,只看重一個結果, 重新陷入閉環。<br>這兩者,以結果為導向,是固定型的思維,以過程為導向,是成長型的思維。<br>那麼你真正要做的是如何從自己當下所做的每件事當中獲得成就感和愉悅,這才是你值得學習的技能。<br><br>當你做任何事,只重視一個確定的結果,而忽視自己努力的過程,那麼做的再好你也沒辦法得到足夠的樂趣的。<br><br>活得再好再精彩有什麼用? 最終不都是要死?<br>為什麼要追求愛情? 最終不都得平平淡淡,柴米油鹽。<br>學英語學的再好有什麼用? 工作又用不到。<br>............<br>如果你一直陷入唯結果論的思維當中時,那麼所有的事都會變成虛無沒意義。<br><br>不要浮躁急切,快節奏的生活讓每個人做事都急匆匆地想要求得一個好結果,所以過程如何,往往都忽視了。<br><br>所以,歸根結底,是要從改變自己思維的認知模式入手,而不是其他。<br><br>比如我們誇一個人這次考試考滿分,這其實是誇獎他的結果。<br>那麼下一次他考不到滿分的時候,他就會誠惶誠恐。 因為你是在培養他的固定型的思維,只有達到了這個結果,才值得誇獎。 沒達到這個結果,意味著他不值得誇獎。<br>而我們應該誇獎他這次考試很努力。 你誇獎他很努力,這是誇獎他這次考試的過程。 而這是他可以選擇的。<br>他過程可以選擇努力,可以選擇不努力。 這兩種過程中的選擇一個積極,一個消極。<br><br>而結果往往是很難操控的,不是選擇有用的。<br><br>因此,你誇獎一個人努力,意味著他只要努力,就能得到外界的誇獎。 那麼他就會選擇積極地生活,積極地去解決問題。<br><br>而如果你誇獎側重點,比如考了滿分這個結果,那麼他沒考到滿分就會深深的挫敗感。<br><br>挫敗感積攢到了一定的程度時,只會讓人深深地習得性無助,乃至放棄努力。<br><br>人是在成就感中得以前進的,而不是在挫敗感中得以前進的。<br>導致結果的因素有非常非常多,有來自自我的,也有來自外界的。 所以結果是很難完全掌控的。<br><br>而過程中的態度,這卻完全取決於你,過程中態度的積極,還是消極,努力,還是怠惰,樂觀地看待,還是悲觀地對待。 這都是完全取決於你自己。<br><br>所以以結果為導向,得到的很有可能是幻滅。 因為外界異己力量的強大,所以自己的力量未必足以操控結果。<br><br>而以過程為導向,結果則是你完全可以把握在手中的。<br><br>正如死亡,這是外界最為強大的異己力量,沒有人可以憑藉自我的力量逃脫這個結果。<br>但是生活,這個過程,你可以憑藉你自我的力量,選擇這個過程怎樣。 死亡再怎麼強大,也剝奪不了人生這個過程中你的自我選擇權。
正在翻譯中..
結果 (繁體中文) 3:[復制]
復制成功!
現代很多人普遍存在缺乏活力這個問題。<br>所以有人說,人生的意義就是,要麼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要麼來一次奮不顧身的愛情。<br>又有人說,當你掛著QQ,逛著淘寶,幹著七八十歲老人都能幹的事,你人生還有什麼意義?<br>…………<br>諸如此類說法,其實深層次的,反應的是現代很多人缺乏活力的一種狀態,所以渴望從幹其他的事中獲得活力和愉悅感。比如旅行、閱讀、愛情之類的。<br>可能很多人覺得自己無論幹些什麼,都無法擺脫這種沒有活力、失去興趣,像老年人一樣懶散、消極的狀態,感覺自己無論做什麼,都是原地打轉,陷在一個怪圈、死迴圈當中不能自拔。<br>想要鍛煉,想著練出一身腱子肉,身體好了,然後自己就能愉悅起來,就能充滿活力,但堅持鍛煉了兩天,就堅持不下去,囙此指責自己沒有毅力,三分鐘熱度。<br>想要學習英語,想著精通一門外語,無論去和老外交流,還是求職,都能有莫大的幫助,然後學成之後,自己能充滿成就感,自己去做,然後堅持了幾天又放弃,又指責自己沒有毅力,三分鐘熱度。<br>想要練字,想著練一手好字,然後朋友、親人驚羨,自己也滿滿自得,可是自己好像也堅持不下來,囙此總是懊惱。<br>想要努力閱讀,做一個充滿知識的智者,頭腦充實了,然後自己就不會沒活力了,可是要麼浮躁地看不進書,要麼看了一大堆書,感覺自己還是老樣子。<br>想要追求愛情,可是自卑自憐,感覺別人看不上自己,或者自己追不到。<br>想要融入人群,和別人交流,想著只要慢慢變得外向開朗,然後自己就能開心了、充滿活力。<br>…………<br>可是無論怎樣做,似乎都不能有個圓滿的結果,沒辦法擺脫不了這種狀態,反而充滿挫敗感,感覺絕望無力,順帶著指責自己,沒有毅力、懶散,拖延,消極,像老年人一樣。<br>然後想向他人求助,比如上知乎提問,因為自己無論怎麼做也做不到,希望他人能作為自己人生導師,指點迷津。<br>這種心態,並不是個別人有,而是很大一部分人都有這種沒有活力、懶散、缺乏興趣、拖延、消極,只是程度不同而已。<br>而很多人認為要擺脫這種狀態的關鍵是,堅持做某件事,比如去旅行、閱讀、練字、鍛煉、學習、交流等等,並且一定要堅持下去,不能放弃,一旦放弃,自己就是沒用的廢人,但往往自己堅持不了,做不到,又或者堅持了很久,仍然感覺自己沒有絲毫進步,反而讓自己充滿挫敗感,感覺自己沒用,沒有毅力。<br>問題的關鍵在哪?關鍵在於自己沒用,沒有毅力,懶散,消極?<br>不是。<br>問題的關鍵在於,你沒法從自己所做的每件事當中,獲得足够的愉悅、活力、和成就感。囙此無論你做什麼事,你最終,都會覺得乏味、無趣。都會覺得自己失敗了,然後强烈的挫敗感。<br>所以解決方法不是去做成某件事,因為無論你做什麼事,你都無法從中獲得足够的樂趣,反而最終會因為堅持不下去,或者做了很久仍然沒有活力,充滿挫敗感。而這種挫敗、無力,會讓你自身感覺更糟糕。在泥沼中越陷越深。<br>很多人說,解決方法是要堅持鍛煉、學習、交流、閱讀等等,那做不到或者堅持不下去怎麼辦呢?想想父母、想想親人,想想他們關切的眼神,你還忍心墮落嗎?<br>但事實上,這種說法無疑是隔靴搔癢,因為很多人未嘗沒有去嘗試學習、交流、閱讀、鍛煉,但最後都堅持不下來,或者做了很久,感覺無聊,反而質疑堅持的意義在哪?充滿挫敗感和無力感,然後父母和親人的期望並沒有讓他們奮發向上,反而讓他們更加焦慮痛苦,感覺辜負了他們,於是更加消極,陷入了一個死迴圈當中。<br>真正的解決方法不是去堅持做某件事,並且還一定要做成,一定要有個滿意的結果,認為做成了自己就能擺脫這種狀態。不是這樣的,這種心態其實是錯誤的,這樣其實是把問題推到未來,認為要有一個好的結果,自己才能走出去,而如果結果不好,意味著自己失敗了,意味著自己沒用,廢物。這種心態只會讓你覺得自己原地踏步,在一個怪圈中越陷越深。<br>真正的解決方法是,學會如何享受自己做每件事的過程,學會發掘自己每一次進步,每一次成就,學會從自己所做的每件事當中,去獲得成就感、愉悅感、和活力。重視做每件事的過程,而不是結果。<br>兩種思維模式區別在哪呢?<br>錯誤的思維模式認為,自己一定要做成某件事,自己才能有活力、成就感、愉悅感,重視的是事情的結果。<br>正<br>
正在翻譯中..
 
其它語言
本翻譯工具支援: 世界語, 中文, 丹麥文, 亞塞拜然文, 亞美尼亞文, 伊博文, 俄文, 保加利亞文, 信德文, 偵測語言, 優魯巴文, 克林貢語, 克羅埃西亞文, 冰島文, 加泰羅尼亞文, 加里西亞文, 匈牙利文, 南非柯薩文, 南非祖魯文, 卡納達文, 印尼巽他文, 印尼文, 印度古哈拉地文, 印度文, 吉爾吉斯文, 哈薩克文, 喬治亞文, 土庫曼文, 土耳其文, 塔吉克文, 塞爾維亞文, 夏威夷文, 奇切瓦文, 威爾斯文, 孟加拉文, 宿霧文, 寮文, 尼泊爾文, 巴斯克文, 布爾文, 希伯來文, 希臘文, 帕施圖文, 庫德文, 弗利然文, 德文, 意第緒文, 愛沙尼亞文, 愛爾蘭文, 拉丁文, 拉脫維亞文, 挪威文, 捷克文, 斯洛伐克文, 斯洛維尼亞文, 斯瓦希里文, 旁遮普文, 日文, 歐利亞文 (奧里雅文), 毛利文, 法文, 波士尼亞文, 波斯文, 波蘭文, 泰文, 泰盧固文, 泰米爾文, 海地克里奧文, 烏克蘭文, 烏爾都文, 烏茲別克文, 爪哇文, 瑞典文, 瑟索托文, 白俄羅斯文, 盧安達文, 盧森堡文, 科西嘉文, 立陶宛文, 索馬里文, 紹納文, 維吾爾文, 緬甸文, 繁體中文, 羅馬尼亞文, 義大利文, 芬蘭文, 苗文, 英文, 荷蘭文, 菲律賓文, 葡萄牙文, 蒙古文, 薩摩亞文, 蘇格蘭的蓋爾文, 西班牙文, 豪沙文, 越南文, 錫蘭文, 阿姆哈拉文, 阿拉伯文, 阿爾巴尼亞文, 韃靼文, 韓文, 馬來文, 馬其頓文, 馬拉加斯文, 馬拉地文, 馬拉雅拉姆文, 馬耳他文, 高棉文, 等語言的翻譯.

Copyright ©2024 I Love Translation. All reserved.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