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Experiment 4: Legacy interventionIn Experiment 4, in addition to re的繁體中文翻譯

6. Experiment 4: Legacy interventio

6. Experiment 4: Legacy interventionIn Experiment 4, in addition to replicating the findings from theprevious experiments using the same allocation context and task asExperiment 3, we also tested Hypothesis 3 by examining the role oflegacy motivation in alleviating the adverse effect of knowing pastgenerations' selfish intent. Specifically, we examined whether inducinglegacy motivations would help people to circumvent the effect of pastgenerations' self-serving behavior.6.1. ParticipantsSample size was determined before any data analysis. Given theeffect size found in Experiment 3, we chose a similar sample size ofapproximately 60 per group. Four hundred and fifty-four participants(age = 18–73 years; Mean age = 34 years, SD = 11.62 years) who didnot complete the previous experiment were recruited through Amazon'sMechanical Turk. Participants took part in a 15-minute online study inexchange for $1. All participants were U.S. residents (61% male).6.2. Materials and procedureExperiment 4 used a 2 (legacy motivation: induction vs. control) × 2 (intention: generous vs. selfish) × 2 (outcome: good vs. bad)between-subjects design. First, participants who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the legacy induction condition wrote a brief essay about theways in which they would like to have an impact on future generations(Zaval, Markowitz, & Weber, 2015). Next, all participants completedthe same allocation task (Mannix & Loewenstein, 1994) that was used inExperiment 2, which contained our intention and outcome experimental manipulations. They then completed the stewardship scale, theintent manipulation check questions, and demographics questions.6.2.1. Legacy motivation inductionWe used an adapted version of the legacy motive induction taskdeveloped by Zaval et al. (2015). This writing task has been shown toinduce domain-general legacy motivation and increase the salience offuture generations that will benefit from one's legacy. Participants wererandomly assigned to one of two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In the legacyinduction condition, participants were asked to write a brief essayabout the ways in which they would like to have an impact on futuregenerations. Specifically, they were asked to think about the ways inwhich they would like to have an impact on other people in the future,how they would like to be remembered by future generations, and howthey would like the world to be different as a result of themselveshaving lived. They were told that the task should take them approximately 5–7 min to complete and should be roughly half a page long.Consistent with the original procedure used by Zaval et al. (2015), thiswriting task was omitted in the control condition.6.2.2. Organizational investment taskWe used the same allocation task (Mannix & Loewenstein, 1994)that was used in Experiment 3. With a pool of $10,000, we askedparticipants to decide how much money they would like to withdraw astheir individual profit and how much money to leave behind for thefirm and their successor's reinvestment.6.2.3. Intention manipulationParticipa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one of the two intentionconditions. In the generous intention condition, participants were toldthat their previous stakeholders left behind over 90% of the resource forthe firm. In the selfish intention condition, they were told that theirprevious stakeholders withdrew over 90% of the resource for their ownindividual profit.6.2.4. Outcome manipulationNext, we provided information about the rate of return at the timethe previous stakeholders made the decision. In the good outcomecondition, participants were told that the rate of return was high, and asa result, it increased the resource pool size for investment to $10,000. Inthe bad outcome condition, participants were told that the rate of return was low, and as a result, it decreased the resource pool to $10,000.6.2.5. Allocation decisionAfter reading all the information, participants indicated the amountfor their added income and the firm's reinvestment, adding up to a totalof $10,000.
0/5000
原始語言: -
目標語言: -
結果 (繁體中文) 1: [復制]
復制成功!
6.實驗4:傳統的干預<br>在實驗4中,除了複製從結果<br>使用相同的分配情況和任務,以前的實驗<br>實驗3,我們還通過檢查的作用,測試假設3 <br>減輕的不利影響遺產動機知道過去<br>幾代人的自私目的。具體而言,我們調查是否誘導<br>遺產動機將幫助人們規避過去的影響<br>幾代人利己的行為。<br>6.1。與會者<br>樣本大小的任何數據分析之前確定。鑑於<br>在實驗3中發現的效果的大小,我們選擇的相似樣品尺寸<br>約60%組。四百五十四參與者<br>(年齡= 18-73歲;平均年齡= 34年,SD = 11.62Hz年)誰也<br>無法完成先前的實驗中,通過亞馬遜的招募<br>機械土耳其人。與會者參加了15分鐘的在線學習的<br>交換$ 1。所有與會者都美國居民(61%為男性)。<br>6.2。材料和工序<br>實驗4使用了2(傳統動機:感應與斑竹)×2(意向:慷慨與自私)×2(結果:好對壞)<br>被試間設計。首先,誰是隨機的?簽署遺留誘導條件的參與者寫了一篇簡短的文章關於<br>在他們想對後代產生影響的方式<br>(Zaval,馬科維茨,與韋伯,2015年)。接下來,所有參與者完成<br>相同的分配任務(曼尼克斯和洛文斯頓,1994年),將其用於<br>實驗2,裡面裝著我們的意圖和結果experi?心理操作。然後,他們完成了領導規模,<br>意圖操縱檢查問題,人口問題。<br>6.2.1。傳統的動力感應<br>,我們使用的是舊版的動機誘導任務的改編版本<br>由Zaval等人開發。(2015年)。寫這篇文章的任務已被證明<br>誘導領域一般傳統動力和增加的顯著性<br>後代會從一個人的遺產中受益。參與者被<br>隨機分配到兩個實驗條件之一。在傳統<br>的感應條件下,參與者被要求寫一個簡短的文章<br>關於他們想對未來產生影響的方式<br>代。具體來說,他們被要求思考的思維方式<br>,他們希望有在未來其他人的影響,<br>他們怎麼想的子孫後代記住,以及如何<br>他們希望世界是結果不同自己<br>已經活。他們被告知,任務應該帶他們approxi?三方共同5-7分鐘即可完成,應該是長大約半頁。<br>與由Zaval等人所使用的原程序是一致的。(2015年),這種<br>寫作任務的控制條件省略。<br>6.2.2。組織投資任務<br>,我們使用相同的分配任務(曼尼克斯和洛文斯頓,1994年)<br>這是在實驗3中使用$ 10,000池,我們要求<br>參加者決定他們想要多少錢收回作為<br>他們個人的利潤和多少錢,留下的<br>公司和他們的繼任者的再投資。<br>6.2.3。意圖操縱<br>參與者被隨機分配到兩個意圖一個<br>條件。在慷慨的意向條件,參與者被告知<br>,他們的利益相關者以前留下的超過90%,為資源的<br>公司。在自私的意向狀態,他們被告知,他們<br>以前的利益相關者撤回了資源的90%以上為自己的<br>個人利益。<br>6.2.4。結果操作<br>接下來,我們提供了關於當時的收益率信息<br>以前利益相關者做出了決定。在好的結果<br>的條件,參與者被告知,回報率較高,作為<br>一個結果,它增加了資源池的大小投資$ 10,000。在<br>惡劣條件下的結果,參與者被告知,重新率?反過來又低,因此,它的資源池下降到$ 10,000。<br>6.2.5。分配決定<br>閱讀完所有的信息後,參加所示的金額<br>為他們增加收入和公司的再投資,加起來共有<br>$ 10,000。
正在翻譯中..
結果 (繁體中文) 2:[復制]
復制成功!
6. 實驗4:遺留干預<br>在實驗 4 中,除了複製<br>以前的實驗使用相同的分配上下文和任務<br>實驗3,我們還通過檢驗<br>在減輕瞭解過去的不利影響方面的傳統動機<br>幾代人的自私意圖。具體來說,我們檢查了是否誘導<br>傳統的動機將説明人們規避過去的影響<br>幾代人的自私行為。<br>6.1. 出席者<br>在任何資料分析之前,都確定了樣本大小。給定<br>在實驗 3 中找到的效果大小,我們選擇了類似的樣本大小<br>每組約60人。四百五十四名參與者<br>(年齡 = 18-73 歲;平均年齡 = 34 歲,SD = 11.62 歲)<br>沒有完成以前的實驗是通過亞馬遜的招募<br>機械土耳其人。參與者參加了一個15分鐘的線上研究<br>兌換1美元。所有參與者都是美國居民(61%為男性)。<br>6.2. 材料和程式<br>實驗 4 使用 2(傳統動機:歸納與控制) = 2(意圖:慷慨與自私) = 2(結果:好與壞)<br>主題間設計。首先,隨機分配到傳統上崗條件的參與者寫了一篇關於<br>他們希望對後代產生影響的方式<br>(紮瓦爾,馬科維茨,和韋伯,2015年)。接下來,所有參與者完成<br>相同的分配任務(曼尼克斯和洛溫斯坦,1994年),用於<br>實驗2,其中包含了我們的意圖和實驗操作結果。然後,他們完成了管理規模,<br>意圖操縱檢查問題和人口統計問題。<br>6.2.1. 傳統激勵上崗<br>我們使用了傳統動機感應任務的改編版本<br>由紮瓦爾等人開發(2015年)。此寫入任務已顯示為<br>誘導領域一般遺產動機,增加顯著性<br>後代將受益于一個人的遺產。參與者是<br>隨機分配給兩個實驗條件之一。在遺產<br>誘導條件,參與者被要求寫一篇簡短的文章<br>關於他們希望對未來產生影響的方式<br>代。具體來說,他們被要求思考在<br>他們希望將來對其他人產生影響,<br>他們希望被後代記住,以及如何<br>他們希望世界因自身而不同<br>已經生活。他們被告知,任務大約需要 5-7 分鐘才能完成,並且應該大約半頁長。<br>與 Zaval 等人 (2015) 使用的原始程式一致,<br>在控制條件中省略了寫入任務。<br>6.2.2. 組織投資任務<br>我們使用相同的分配任務(曼尼克斯和洛溫斯坦,1994年)<br>在實驗3中使用的。一個10,000美元的池,我們問<br>參與者決定多少錢,他們希望撤回作為<br>他們的個人利潤和多少錢留下<br>公司和他們的繼任者的再投資。<br>6.2.3. 意圖操縱<br>參與者被隨機分配到兩個意向之一<br>條件。在慷慨的意向條件下,參與者被告知<br>他們以前的利益相關者留下了超過90%的資源<br>公司。在自私的意圖的情況下,他們被告知,他們的<br>以前的利益相關者撤回了超過90%的資源為自己<br>個人利潤。<br>6.2.4. 成果操縱<br>接下來,我們提供了當時回報率的資訊<br>以前的利益相關者做出了決定。在良好的結果<br>情況下,參與者被告知,回報率高,並作為<br>結果,將投資的資源池規模增加到 10,000 美元。在<br>結果狀況不佳,參與者被告知回報率較低,因此資源池減少到 10,000 美元。<br>6.2.5. 分配決定<br>閱讀所有資訊後,參與者指示金額<br>他們的增加收入和公司的再投資,加起來總計<br>一萬美元
正在翻譯中..
結果 (繁體中文) 3:[復制]
復制成功!
6。實驗4:遺留干預<br>在實驗4中,除了複製<br>以前的實驗使用與<br>實驗3,我們還通過檢驗<br>遺產激勵在減輕瞭解過去負面影響中的作用<br>世世代代的自私。具體來說,我們研究了<br>遺產動機將幫助人們規避過去的影響<br>幾代人的自私行為。<br>6.1條。參與者<br>樣本量在任何資料分析之前確定。鑒於<br>在實驗3中發現的效應大小,我們選擇了相似的樣本大小<br>每組約60人。四百五十四名與會者<br>(年齡=18-73歲;平均年齡=34歲,標準差=11.62歲)<br>沒有完成之前的實驗是通過亞馬遜的<br>機械土耳其人。參與者參加了15分鐘的線上學習<br>兌換1美元。所有參與者均為美國居民(61%為男性)。<br>6.2條。資料和程式<br>實驗4使用2(傳統動機:誘導與控制)×2(意圖:慷慨與自私)×2(結果:好與壞)<br>主題間設計。首先,被隨機分配到遺留誘導條件的參與者寫了一篇關於<br>他們希望對後代產生影響的管道<br>(Zaval、Markowitz和Weber,2015年)。接下來,所有參與者完成<br>相同的分配任務(Mannix&Loewenstein,1994),用於<br>實驗2,包含我們的意圖和結果實驗操作。然後他們完成了管理等級<br>意圖操縱檢查問題和人口統計問題。<br>6.2.1條。傳統動機歸納<br>我們使用了一個改編版的傳統動機歸納任務<br>由Zaval等人開發。(2015年)。此寫作任務已顯示給<br>誘導領域一般遺產動機,新增<br>從遺產中受益的後代。參與者是<br>隨機分配到兩個實驗條件中的一個。在遺產中<br>在誘導條件下,參與者被要求寫一篇短文<br>關於他們希望對未來產生影響的管道<br>世代相傳。特別是,他們被要求思考<br>他們希望在未來對其他人產生影響,<br>他們希望如何被後代記住,以及<br>他們希望世界因自己而不同<br>活著的。他們被告知這項任務大約需要5-7分鐘才能完成,大約需要半頁。<br>與Zaval等人使用的原始程式一致。(2015年),本<br>在控制條件下省略了寫入任務。<br>6.2.2條。組織投資任務<br>我們使用相同的分配任務(Mannix&Loewenstein,1994)<br>實驗3中使用的。我們要了一萬塊錢<br>參與者决定他們想選取多少錢作為<br>他們的個人利潤和多少錢留給<br>公司及其繼任者的再投資。<br>6.2.3條。意圖操縱<br>參與者被隨機分配到兩個意圖中的一個<br>條件。在慷慨的條件下,參與者被告知<br>他們以前的利益相關者留下了超過90%的資源<br>公司。在自私的情况下,他們被告知<br>以前的利益相關者收回了90%以上的資源<br>個人利潤。<br>6.2.4條。結果操縱<br>接下來,我們提供了當時回報率的資訊<br>先前的利益相關者做出了决定。結果不錯<br>條件,參與者被告知回報率很高,並且<br>結果,它將投資的資源池規模新增到10000美元。在<br>在糟糕的結果條件下,參與者被告知回報率很低,結果,資源池减少到10000美元。<br>6.2.5條。分配決策<br>在閱讀完所有資訊後,參與者指出<br>他們的額外收入和公司的再投資,加起來<br>10000美元。<br>
正在翻譯中..
 
其它語言
本翻譯工具支援: 世界語, 中文, 丹麥文, 亞塞拜然文, 亞美尼亞文, 伊博文, 俄文, 保加利亞文, 信德文, 偵測語言, 優魯巴文, 克林貢語, 克羅埃西亞文, 冰島文, 加泰羅尼亞文, 加里西亞文, 匈牙利文, 南非柯薩文, 南非祖魯文, 卡納達文, 印尼巽他文, 印尼文, 印度古哈拉地文, 印度文, 吉爾吉斯文, 哈薩克文, 喬治亞文, 土庫曼文, 土耳其文, 塔吉克文, 塞爾維亞文, 夏威夷文, 奇切瓦文, 威爾斯文, 孟加拉文, 宿霧文, 寮文, 尼泊爾文, 巴斯克文, 布爾文, 希伯來文, 希臘文, 帕施圖文, 庫德文, 弗利然文, 德文, 意第緒文, 愛沙尼亞文, 愛爾蘭文, 拉丁文, 拉脫維亞文, 挪威文, 捷克文, 斯洛伐克文, 斯洛維尼亞文, 斯瓦希里文, 旁遮普文, 日文, 歐利亞文 (奧里雅文), 毛利文, 法文, 波士尼亞文, 波斯文, 波蘭文, 泰文, 泰盧固文, 泰米爾文, 海地克里奧文, 烏克蘭文, 烏爾都文, 烏茲別克文, 爪哇文, 瑞典文, 瑟索托文, 白俄羅斯文, 盧安達文, 盧森堡文, 科西嘉文, 立陶宛文, 索馬里文, 紹納文, 維吾爾文, 緬甸文, 繁體中文, 羅馬尼亞文, 義大利文, 芬蘭文, 苗文, 英文, 荷蘭文, 菲律賓文, 葡萄牙文, 蒙古文, 薩摩亞文, 蘇格蘭的蓋爾文, 西班牙文, 豪沙文, 越南文, 錫蘭文, 阿姆哈拉文, 阿拉伯文, 阿爾巴尼亞文, 韃靼文, 韓文, 馬來文, 馬其頓文, 馬拉加斯文, 馬拉地文, 馬拉雅拉姆文, 馬耳他文, 高棉文, 等語言的翻譯.

Copyright ©2025 I Love Translation. All reserved.

E-mail: